芜湖评标,一人一舱!
一个小房间,
一位评标专家,
一次高效公正地评标工作,
换来的是市场公平、企业安心。
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最怕存在的“人为干预”“暗箱操作”等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阳光透明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国家极力倡导的方向。从何处着手,从哪里实现?
大江资讯记者最新获悉,芜湖市创新性建设了“智能评标舱”,通过统筹共享跨区域专家资源、场地资源,将各地连接成“评标评审”一张网。
“这种‘一人一舱’的设计从物理上隔断了专家与专家之间的直接接触,避免了可能的干扰和偏见。专家之间的沟通完全通过线上交流方式进行,确保了评审过程的独立性。”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交易监督科科长李萍说,“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评标过程全程留痕,无论是专家的评审记录、交流内容还是其他操作,都会被系统详细记录,这为我们后续的监管和审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这种评标舱比较智能,地方不大,但是设施齐全、空间独立,我们专家评审之间互不干扰,我可以静心专注于我手上的项目,评审效率也提高了。” 工程项目领域的评标专家何清告诉记者。
据介绍,通过集中化、标准化的评标舱建设,所有评标活动均可在设施齐全、装备精良的场地内进行,有效减少了因场地不足或设施不完善导致的评标效率低下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专家资源的高效调配与利用。通过远程评标系统,专家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参与评审工作,有效扩大了专家库的覆盖范围,提升了评标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当然,我们监管人员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基于舱内部署的监控拾音设备,我们可以对舱内的专家行为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这不仅满足了我们对监督监管的要求,更确保了评审过程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李萍表示。
通过运用电子监控、身份验证、加密通讯等技术手段,有效杜绝外部干扰和内部舞弊行为,保障评审过程的透明与公正。此外,评标仓能够记录并追溯评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增强评审工作的可追溯性和问责性。同时,评标过程的全程记录和可追溯性也为后续的监督和复查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了评标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今年以来,芜湖市已开展150宗远程异地评审项目,参与各地专家280人次,交易金额达71.43亿元。统一的评标平台和系统能够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推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公共资源交易体系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对我们企业来说,最怕的就是招投标不透明、不公正。但现在在芜湖评标,从专家到评标过程,都可以保证我们每一个投标人能够公平地参与到每一个项目的投标中去,而且我觉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芜湖投标保证金减免、无纸化递交投标文件等便企举措,实实在在给企业降低了投标负担。”正来参与投标的芜湖城市建设集团经营部部长詹文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