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 让梦想在故土绽放
□记者 承孝安 张锐
从商务主持到“巾帼新农人”,“95后”盛阿美辞掉城市的工作,回乡创业,用4年时间完成身份蜕变。她扩种水稻、油菜,引种特色水果莲蓬,以现代农业技术为笔,以直播镜头为媒,用坚持和热爱为乡村振兴书写着答卷。
4月初,在繁昌区戴店村的一处农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田头劳作的盛阿美,她穿着长靴、戴着手套,踩着齐膝深的淤泥,正弯腰将一节节藕种小心埋入泥中。
盛阿美曾经是一名商务主持人,身姿优雅、口才出众的她,常常身着华服,站在聚光灯下,主持各类高端商务活动。然而,一次回乡探亲,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盛阿美看到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技艺,因人才匮乏而发展缓慢,这让她内心泛起波澜。2021年,她辞去了城里的工作,接手家里的春穗水稻专业合作社,拿出所有的积蓄,承租了2000亩农田,用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一开始,只是凭借着对家乡的熟悉和一腔热情,投身农业种植。”盛阿美坦言,是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以及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返乡创业的利好政策,给了她义无反顾扎根农村的底气。
在创业过程中,政府发放的创业补贴帮助她解决了初期资金短缺的难题;免费的农业技术培训,让她迅速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农技专家定期上门指导,帮她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问题;农业部门积极牵线搭桥,组织产销对接会,助她拓宽了销售渠道;相关部门组织种植大户去先进地区取经,让她开阔了眼界,打开了创业思路。
在良好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四年努力,盛阿美的农耕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成为繁昌区规模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并凭借出色的水稻品质与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入选“芜湖大米”种植示范基地。她也因此成为安徽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先后获得芜湖市农村实用人才、繁昌区返乡创业之星称号,2022年当选安徽省新农人协会会员,2024年当选芜湖市新农人协会会员。
“现在正是莲蓬种植的黄金时节,别看我后面现在是一片淤泥,等到6月份,这里将会是满池荷花,到时候欢迎大家来赏荷花、摘莲蓬……”休息的间隙,盛阿美在田埂边席地而坐,支起手机开启了直播。
日出而作的插秧场景、乡村市集的热闹烟火、秋收时金黄的稻浪……盛阿美用心打造“地主小阿美”IP,用短视频记录着乡村日常。镜头前,她真实甜美的笑容感染了很多人,随着账号影响力提升,盛阿美开始试水直播带货。
起初,“田间直播”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包装有点简陋”“不知道品质如何”……,看着直播间里的留言,盛阿美意识到,农产品要想卖得出去、卖得好,必须要有品牌。2022年6月,在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她很快注册“春谷春穗水稻”商标,设计包装,并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消费者看到认证标志,信任感立刻就上来了,直播销量直线上升,复购率高出几倍。”
初尝甜头,让盛阿美信心倍增,她带动周边152户农民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种植、统一品牌销售,为50多名留守村民提供就业,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近5万元。“田间直播间”渐渐成了村里产品的“展销窗口”,让乡村与外界紧密相连。周边村的农户也找到她,希望借助直播间销售自家的农产品。去年,盛阿美累计直播销售近万单,销售额约100万元,助力周边20余户农户增收。
盛阿美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能收到很多询问短视频如何制作的私信,她都会逐一解答,和大家一起成长,比自己带货还开心。“希望在我的影响下,大家都能用镜头讲好家乡故事,带动村民探索出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
“像盛阿美这样有着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思维,有情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正成为我市‘三农’战线的主力军。”芜湖市新农人协会会长陈星星告诉记者,芜湖市新农人协会首批会员102名,平均年龄35岁,涉及农村电商、农旅文化创新、高素质职业农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6大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谈及下一步打算,盛阿美表示,在经营好自身产业的同时,将增加社会化农机服务,为周边农户提供包括农机购买、维修、租赁、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看到农村的潜力和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追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