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别样“红”
□记者 韩万春 戴卿
连续9年出台全域旅游奖扶政策、打造13处特色景区景点、各类亮点活动目不暇接……近年来,立足“一山一水一古镇”资源优势,湾沚区红杨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经济,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展现了一幅别样的乡村振兴红杨画卷。
从“引得来”到“留得住”
珩琅山下,弋水之滨。仲夏的红杨大地,满眼葱翠,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红杨镇属于典型的半山半圩区,拥有独特的集山水古镇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境内的湾西路江南红岭风情大道宛如一条彩练,串起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洋滩河梦幻水世界、桥乐居、和平森林公园、梅村小筑、江南乡谷、梅溪塘、珩琅山、西河古镇等1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每逢假日周末,各景点活动精彩纷呈,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走进红杨山智慧蔬菜基地,大棚里蔬菜长势正好。各色西红柿点缀在绿色的藤蔓之间,煞是好看。“这是我们与万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建设的蔬菜大棚。我们的万村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建设已经验收,目前进入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投产后可日处理水果50吨,年产值可达0.7亿元。”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负责人陈本广告诉记者,汽车安全碰撞和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与草坪运动广场也在紧张建设中。依托雄厚的农业发展基础,配套农业观光项目和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等农事休闲项目,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目前已将旅游产业与农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加丰富的农业观光与体验。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红杨镇也曾迷茫过。“一开始,我们只是单纯外出招商,后来发现如果不将项目与主导产业联系起来,就很难发展下去。”红杨镇镇长杨兴坦言,由于不少旅游项目可复制性强,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结果当初很多游客慕名来了之后,便匆匆而去,更鲜有回头客,很难形成带动效应。“只有把乡村旅游做成产业、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才能把每个景点做精、做优,相互链接、错位发展,最大限度留住游客,搞活乡村经济。”红杨镇党委书记华中刚告诉记者,政府为此连续9年出台全域旅游奖扶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截至目前,红杨镇已建成AAA级旅游景区2个,打造特色景区景点13处,建成精品民宿16家、特色餐饮12家,成功申报各级非遗15项,培育发展特色伴手礼20余种。
从“外来客”到“本地人”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西河,经历了水运时代的繁荣,也见证了陆运时代到来后的落寞。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月上西河”民俗文化节、百家宴、年货节等地方特色活动的举办,古镇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腾。“今年五一期间,街上到处都是人,是旅游让西河又热闹起来了。”西河老人陶熔由衷感慨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人气,也带动了“人口回流”。越来越多的西河人,选择了回乡创业,有的返乡办起了面馆,有的开起了酒店,还有的把老宅改成了民宿……
近悦远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客也来到西河、来到红杨,成了“本地人”,画家朱明德便是其中的代表。前不久,一场主题为“感谢西河好乡亲·朱明德在西河十年”共话乡村振兴发展座谈会在西河召开,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向朱明德颁发了“西河社区居民证”。“是西河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把我留在了这里。”扎根西河十年,朱明德也亲眼见证了古镇的复兴。如今,他的工作室“朱明德画画的地方”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处网红打卡点。
在与西河一江之隔的梅村,山东姑娘高洁将自己的理想交给了江南这座普通而不简单的村庄。学设计出身的高洁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外闯荡,因参与设计湾西路十二时辰景观墙而与红杨结缘。有了曾经的合作基础,加之深厚的乡村情怀,在眼前这座村庄蝶变时,高洁从设计者变身为运营方,以政府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梅村整村流转盘活项目中,成了梅村小筑的负责人。如今,她已把父母接到身边,把家安在了芜湖。
从“乡村游”到“民共富”
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终极目的是带动村民共富,实现强村富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个春天、卡农、日出·印象……梅村小筑的每一栋民宿都拥有一个别致的名字。这些民宿都由当地的民房改建而来。梅村小筑在发展中坚持与当地群众共建共享,通过盘活沉睡的“两闲”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改造后,每栋民房可为村民增收约5500元/年,总计提供工作岗位近40个。“最近,我们正与民政部门合作,尝试开办家政、月嫂、厨师、木工等培训课程,让老百姓拥有一技之长。”以“共情”为经营理念的高洁认为,只有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去。
同样依托梅村资源于去年年底开业的江南乡谷则主打露营业态,截至今年4月游客接待量已突破万人次。在带动周边百姓就业的同时,江南乡谷还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将村民自产的农产品通过大江市集销售。“未来,我们还将结合村民闲置资产打造共富小院、共富果园。”江南乡谷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蔚然表示。
在六桥村,主攻银发经济的桥乐居目前已建成养老服务、民宿酒店、观光采摘、精品果蔬种植等项目,游客在体验康养服务、住宿环境、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的同时还能品味土鸡、土猪肉、再生稻等特色农产品。“我们创立了‘乡村会客厅’,为村民的种植养殖产品提供销售平台,变企业的私域流量为当地村民的共享流量。”桥乐居负责人殷洪告诉记者,他们还在583亩林地建立起“共富工坊”,引进种植高品质水蜜桃,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长周期的就业平台,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