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他山之石

马鞍山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着力服务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阅读次数: 编辑:刘娟 来源:马鞍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3-10 08:50 [字号:    ]

马鞍山市公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定不移加快融入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重要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工作进展

1.参与联盟建设。马鞍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苏浙皖三省17个地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参与成立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参加联盟成员单位线上会议,就跨区域跨平台交流协作、远程异地评标、智慧化数字化服务监管等开展研讨,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意向书》线上签署,共享评标专家、信用信息等资源,推进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一体化建设。

2.定向协作意向。与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温州市政务服务管理中心就远程异地评标合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合作意向书。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打破地域空间限制,实现专家资源协调共享省级标准。

3.积极交流学习。主动看齐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地区,组织专班成员赴广州、深圳、苏州、常州、无锡、南通、镇江、衢州等9个地市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市场化方式公开出让交易中心软硬件系统资源邀请60家投标企业多次召开座谈会,协调3家投标工具商完成服务类项目示范文本开发工作

二、工作成效

(一)远程异地联动跨省交易

1.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落实省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分级部署,与嘉兴、宿迁、温州市等多地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破解“评标常委”现象,实现专家资源协调共享。

2.跨省应用安徽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有效解决省际之间网络“难”畅通、专家库跨省“难”抽取、系统差异“难”应用等问题,打通苏皖两省政务网,和县经济开发区浦和示范区江声路(通江大道连接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为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提供了参考范本。

3.联动江浙沪皖4地共同评标。携手长三角三省一市,应用长三角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进行项目评标,实现评标画面、语音沟通、评审在线的实时同步,与无锡、嘉善、青浦一起,4地共享优质专家资源、场地资源、技术资源

(二)智慧赋能助力一体融合

1.数字证书互联互认。上线标证通手机应用,集成CA功能于手机移动端,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完成身份验证、签名盖章、加密解密等服务。同步提供CA数字证书网上受理、内部流转、快递送达实现长三角区域互认。

2.评标工位“席位制”。依托“互联网+”技术,突破“一标一室”的传统做法,统筹随机分配市域内评标席位,在已与南京市完成远程异地评标的基础上,探索与南京市等长三角城市建立专家库常态化互联互用,拓展席位制评标的应用范围,提升了评标质量和评标公信度。

3.交易事项“掌上办”。马鞍山市在实现“标证通”应用的基础上,拓展范围,将信息查阅、上传投标文件、文件加解密等功能集成至移动端,投标企业“掌上”即可完成投标、开标、询标、领取交易结果等环节,为加快构建长三角市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4.专家费“云支付”。上线应用评标评审专家劳务费统一支付平台,专家劳务费系统自动结算、费用实时支付、全程数据留痕。自上线以来,服务专家7947人次、项目963个,累计支付劳务费314.81万元。评审费支付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较全省统一规定时间节约90%。激发评审专家积极性,提升长三角评审专家一体化服务质量,纵向推进长三角区域深度合作。

三、下步工作

1.强化沟通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支持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承担各类全国性要素资源市场建设运行工作,形成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抓好贯彻落实。

2.推进信息共享。加快推动CA数字证书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的多种类互认,着力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切实提升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与长三角区域的应用率。结合应用“易彩虹”系统,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

3.加快数字转型。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破除行政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应用大数据分析、AI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共同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和数字化转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