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把牢“六道门”筑牢评审专家拒腐防变安全关
今年以来,阜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筑牢公共资源交易安全关,通过提升“软实力”和升级改造交易场所“硬实力”,创新代理机构不见面评审服务模式、推广远程异地评标等一系列举措强化评标专家管理,为项目评标结果把牢“六道门”,筑牢评审专家拒腐防变安全关,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扫除障碍。
一、把牢保密门
严格专家抽取服务人员身份。对抽取管理账号实行“一人一号”制,专人专用,根据项目评审需求和招标人申请,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通过语音自动通知、信息接收确认、名单限时打印等信息化手段,杜绝评标信息泄密,确保评标专家抽取结果公平、公正。
确保评标专家身份。单独设置封闭独立评标区,评审专家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建设了智慧门禁系统,专家一次人脸识别,身份信息、评审工位信息等数据自动查验、自主进入,在无人引导下进入评标室,确保专家身份与项目、标室、工位“三对应”。
二、把牢见证门
布控无死角“电子眼”。评标区设置18个人脸抓拍摄像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评审专家的人脸抓拍、记录、分析、预警,同时对评标专家轨迹全程跟踪。
构建全流程电子化闭环见证体系。将项目专家抽取和开、评标环节视频进行收集,实现“一标一档”电子档案和开评标视频存储,有效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三、把牢安全门
通过物理隔离手段,保证评标专家与各方交易主体在“无接触”的状态下完成评标,有效阻断评审专家与其他交易主体的利益腐败链。
开标不见面。实现评标专家与投标人在空间上的隔离,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目前已累计开展不见面开标414次。
评标不见面。大力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及市域内多地分散协同评标。对全市专家资源统一调度,实现专家就近选择评标场所、地域隔离、资源共享,防止“熟面孔”。截至目前,与5县(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236次。
服务不见面。代理机构在评标等候大厅通过音视频与对应评标室进行交流沟通,开展评审组织工作,实现了代理机构与专家评委的物理隔离。截至目前,采用不见面评审服务模式项目85宗,项目金额达8.2亿元。
见证不见面。评标区布设语音呼叫系统及网络广播服务,评审专家与见证人员在线交流,在线询标,无接触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在值班调度区域借助数字见证显示屏和语音呼叫系统为评审专家提供服务。累计开展全过程“不见面”见证服务逾400余次。
四、把牢质量门
聘请监督员现场监督。对项目的开评标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评标现场评标专家在交易现场交头接耳,干预或影响其他专家独立评审,向招标人或代理机构索要不合理差旅费、餐费、住宿费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等行为及时制止并记录,报送至监管部门,也为评标专家考核评价提供依据。
五、把牢履职门
完善专家考核评价。依据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考核细则,制定了专家考核扣分告知书,督促专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从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和评标评审业务能力等几个方面对评标专家进行日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省综合评标评审管理系统,作为考核评分依据,让参与违法违规行为的专家付出代价。截至当前,已累计推送专家考核评价信息逾2300条。
强化专家打分结果公开。按相关规定在结果公告中公开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及评审委员会成员评审结果,让社会公众和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监督。通过评分公开,强化专家主体责任意识,将项目评审置于“聚光灯”下,使专家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项评分。截至当前,已累计公开5338次。
六、把牢廉洁门
加强警示教育。认真做好场内专家行为制度规范宣传工作,通过大屏幕、电子音像等多种媒体宣传播放专家行为管理规范,制作专家违规处理案例展板,将制度文件、系统操作规范流程和行为守则明白纸放置于评标室、评标席位或电脑桌面等位置,做好制度上墙工作。
强化纪律意识。评标前由现场监督员宣读评标纪律、回避情形等规定要求,制定评审专家承诺书,按照一项目一承诺的原则签订承诺书,并作为项目档案一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