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公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12-14 17:27信息来源: 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阅读次数: 字体:【  

2023年,芜湖市公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公平、高效、规范、廉洁”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加强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水平,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营商环境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1-10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项目共计4649项,成交金额777.54亿元。其中: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类项目2956项,成交金额569.34亿元;国有产权交易项目916项,成交金额6.61亿元;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118项,成交金额115.26亿元;其他交易545项,成交金额85.99亿元。

(一)深化平台整合共享,提升交易服务效能

1.持续做实做细项目保障服务。制定《关于规范评标评审专家夜间休息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评标评审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规定,提升交易服务效能;开展不同形式的“见面会”30余次,强化与各类市场主体沟通交流,提升平台服务满意度。2023年,为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芜湖梦溪科创数字产业集群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电子产业园基础设施等88个重点项目提供了专项保障服务。

2.提质增效优化窗口服务。结合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大方向,着力推动窗口服务整合转型,通过设置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服务专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举措,对各类市场主体问题反应,按照“分类处置、分析研判、跟踪督办、结果反馈、服务评估”原则进行闭环管理,确保市场主体咨询和投诉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截止目前,共办理业务咨询约180件、电话业务咨询约4300人次、线上业务咨询43件、营商环境专线事项2件。2023年前3季度营商环境评议中,招标投标评议结果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3.创新驱动平台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年累计完成757项交易系统功能开发。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完成评审现场无纸化,从物理上彻底隔断了信息泄露的风险;通过与安徽省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皖信签)对接,正式上线运行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皖信签功能,实现了跨行业、跨区域的CA互认;完成“优质采”第三方交易平台对接调试工作,并已上线运行。

4.推动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结合无纸化评审工作,对云档案系统归档流程、归档资料范围进行合理化调整,并同步对业务系统提出整改建议,如评审过程中重大异常事项提交、信用查询等;结合历史保证金清理工作,按照逐一排查、分类指导、各负其责的原则,加快对申请退付履约保证金的代理机构所承接项目档案移交情况的核验工作,涉及项目档案达3000余个。目前,已完成10家代理机构共计905个项目档案的核验归档工作。

(二)降低交易成本,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1.稳步推进历史沉淀保证金清理。为进一步落实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关于历史沉淀保证金清理任务,通过召开调度会,电话通知、代理机构上门服务等方式,全力推动各项目主体配合推动清理工作。先后完成清理台账梳理、任务分工及推进落实工作。目前,已清退2987笔履约保证金,金额2.03亿元。

2.全面推广电子保函。与大地财险、阳光财险、浙商财险、太平洋财险、天安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保险公司完成了系统对接。全年,共办理电子投标保函16911笔,担保金额29.71亿元,金额占比44.88%;办理银行保函等非现金形式的履约保证金136笔,担保的金额为2.19亿元,金额占比84.56%;办理非现金形式置换现金形式履约保证金84笔,金额为1830.18万元。

3.打造高效“公共资源+金融”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模式,积极为银企合作共赢提供有效途径。先后与10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签署了“中标贷”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具备芜湖特色“中标e贷”系统,目前已实现20笔共计6753万元“中标贷”落地,有力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压力。

4.加大推行远程异地评标。与广州交易集团签订《关于推动建立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战略合作机制的工作方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积极与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接,谋划推动江苏省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在我市落地实施。今年以来,我市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83个,其中跨市远程异地评项目11个,交易金额1.23亿元,共享评委资源72人次;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7个,交易金额227.51亿元,共享评委资源229人次。同时,按照多点联合、逐步探索、协同共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省域内多地联评,截止目前,已完成2个四地联评项目。

    5.修订完善招标范本。取消房建和市政工程类项目异常低价评审,根据项目特点、投标单位数量对最高投标限价下浮系数M值进行调整,在400-1000万元工程建设项目中试行低价排序入围法。新评标办法试行以来,房建、市政、高标准农田项目中标折扣率分别下降19.04%21.56%31.18%项目资金得到有效节约,投标家数趋于合理,围串标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积极推进信用评价工作,“全+多+快”信用模式 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生命周期监管新格局》信用使用典型案荣获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应用场景示范案例

(三)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净化市场环境

1.规范监管制度建设。修订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在2022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新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司法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涉诉、抵债或罚没资产处置等交易领域,细化无形资产交易内容,进一步明确各类交易监督部门。编制《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全流程责任清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二十不准》,进一步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制定《工程建设项目交易主体负面清单》,明确了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和投标人等市场主体的禁止性行为,对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各方主体分别划定了“红线”。开展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的评估清理1次,并对市公管局起草或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其他制度措施以及内控制度文件47件,进行整理汇编,形成《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汇编》。

2.规提升执法效率。一是优化知识结构安徽省首届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比武”活动为契机,优化执法人员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二是优化办案机制对复杂疑难的项目质疑、投诉,采取集体会商,分析研究质疑办理的思路,提高质疑回复质量,化解矛盾、减少投诉;同时充分运用“质证”这一法定手段,就存在争议的投诉事项有关条款,投诉人、被投诉人等各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阐述、答辩和辩论,最终达成一致处理意见。针对关注度高的重点、特殊项目,在严保案件调查质量的同时,精心谋划调查流程,加班加点压缩办案时限,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强化行刑衔接,加大与公安机关协作力度2023年与公安机关会商研判串通投标案件17次,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2件。截至目前,共处理投诉68件,作出行政处罚15,罚款227.1万元投诉按时办结率100%。

3.强化交易全过程监管。一是常态化开展“招标文件在线监测”,坚决遏制因设置不合理的评标标准和办法等导致的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以及排斥限制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等行为。2023年,监测工程建设项目222个,监测比例37.5%,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13监测采购项目378个,监测比例22.5%,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2份。二是以招标文件监测为基础,向前向后延伸聚焦开评标等交易主要环节,招标文件、评标报告等关键载体,重点检查其合法合规性,杜绝监管盲区和真空。2023年共开展2“交易全过程检查”检查项目175三是重点对县(市)区交易文件是否严格落实芜湖市招标采购政策、是否设置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的不合理条款。2023年,共开展2期“县(市)区交易文件联合检查”检查40个项目。

4.探索推进智慧监管。充分发挥“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和“芜瑕”模型作用,开展“交易文件在线检”“围串标线索在线查”。完成招标文件在线检系统界面、系统功能、预警监测点优化组织对接“四库一平台”数据,充分运用“四库一平台”汇聚全国资质证照数据优势,严厉打击利用假资质进行围串标行为。开发上线造价锁实名制并在芜瑕模型中开发数据分析模块,以事前增加围串标难度、事中可疑数据自动报警、事后自动生成关键证据链为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高效预警机制、对潜在的串通投标单位进行针对性和精准性分析,提高监管质量,为串通投标分析系统线索挖掘与丰富相关维度分析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以来,共筛查工程建设项目706个,采购项目1156个,发现涉嫌串通投标和弄虚作假问题线索12条,已启动行政处罚程序19件,移交公安查处机关4件。

5.开展联合标后履约检查。强化履约现场和招投标市场“两场联动”。截至目前,共检查工程建设项目63个,涉及70家施工单位、61家监理单位,发现涉嫌转包、关键岗位人员履职不到位、考勤管理不规范等7类问题。已对18家中标单位扣除信用分,对1家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2家涉嫌违法移送行业主管部门调查,1家涉嫌转包企业被行业监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并取消合同

6.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一是强化代理机构管理。升级优化代理机构信用评价系统进行,全面展示代理机构基本信息、业绩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等,为招标采购人自主择优选择代理机构提供参考。开展代理机构专项整治,清除代理机构7家。通过开展项目考评,对违反专家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一次性扣分到位。二是从严管理评标专家。2023年以来,累计对105人次专家扣信用分1790分,对2名涉嫌串通投标专家、1名收受投标人财物专家予以清退出库。加大对问题专家的通报、约谈力度,通过以案示警,强化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专家依法依规履职意识。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创优营商环境等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对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部署要求,紧扣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市场建设这条主线,扎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地落实

二是全面对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关于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持续打击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破除招标投标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

三是全面对标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民城市建设决策部署,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持续做好交易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